烧尸庙旁的圣者揭秘尼泊尔苦行僧的极限挑战
行走在尼泊尔的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身上仅穿着几片蔽体的布片,头发蓬乱,脸上涂着各种油彩的中年男子,他们被称为修行中的圣人,在尼泊尔语中叫做“Baba”。特别是在首都加德满都的神河——巴格马蒂河边的神庙附近,这些践行苦修的修行者占据了各个角落。
甚至有人发誓如果不悟道,一生绝不踏出家门半步。到如今,他已经在这间石屋中待了60多年。
尼泊尔是目前世界上信奉佛教比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苦修是教派中最严苛的修行方式,他们借以把物质需求降到最低来体悟智慧和佛法。他们相信,用这些极端困苦的方式就可以抵销自己累世犯下的罪业,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这些苦修者大多在四十岁以上,平时除了一只用来吃饭的破碗之外,没有任何私人财产,他们很少吃东西,也很少喝水,平时以一种类似炒面儿拌成的面团作为唯一维持生命的食物。
他们晚上就水灾大街上,或者寺庙和佛塔的石洞里,其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苦行僧,从二十岁就开始进入一个石洞,打坐、念经、冥想、睡觉所有的生活都在这个洞穴里,坚持60多年没有出过屋门。
苦修的方式最早是释迦牟尼本身发明的,他曾经在深山中闭关六年,把身体所有的欲望都降到了人体的极限,等到他出关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后来是一个采茶女为他送来了奶酪,最终身体才慢慢恢复。
但是菩提树下悟道之后,释迦牟尼就不再提倡这种极端的修行了,不过至今仍有很多人执着于此,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遭受了足够多的痛苦才能获得智慧,得到解脱,越痛苦精进,就会越加早达到目标。
在苦行僧中,不只有断食、打坐等活动,还有睡钉板,走炭火等多种“自虐”的方式。他们相信自己生来就带有一种“原罪”,贪嗔痴占全了,只有通过受苦才可以得救。
这座位于巴格玛蒂河岸边的神庙叫帕舒帕蒂神庙,门外的空场地就是尼泊尔最大的烧尸场,每年都有很多印度人和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来到这里,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来自印度本土。
苦行僧身上和脸上所涂抹的图案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代表着他们所信奉的神灵,平时的食物主要来自于乞讨所得,每到了大型节日或重要活动,或者来此旅游的游客,常常也会送给他们少量的钱财,让他们买一些食物。
他们有的信奉湿婆,有的信仰佛陀,还有别的派别。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远离尘嚣的方式,让自己更加接近于神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