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坠毁,72人全部遇难尼泊尔致命飞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一架从加德满都飞往博克拉的客机在博克拉旧机场和新机场之间的位置坠毁,机上载有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截止今日,此班客机68名乘客及4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
此次事故遇难人员包含了15名外籍人员,其中,5名印度人,4名俄罗斯人,1名爱尔兰人,2名韩国人,1名澳大利亚人,1名法国人和1名阿根廷人。并且,72名遇难者里有6名婴幼儿。
而本次事故还并未出具事故原因,据资深航空顾问尼尔·汉斯福德对媒体表示,此次事故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飞行员操作技术问题导致的,因为飞机在坠毁时,当地天气晴朗,排除了气候因素,飞机燃油量充足,坠毁前飞行员也并未提出飞机故障报告。此种说法还并未被证实。
根据全球航班追踪网站“航班雷达24小时”显示,失事客机为一架机龄15年的ATR72-飞机,目前已停产。发生事故的机场博克拉国际机场两周前才投入使用。
而尼泊尔航空发生空难事故却不是个例,近十年便发生过20多起空难事故,大多数“无人生还”。那么,尼泊尔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如此严重的“致命飞行”?
尼泊尔地理位置特殊,环境险要为第一大原因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被称之为南亚“高山之国”,境内多为海拔较高的山峰和丘日山系组成,多为丘陵地带,这就使得飞机飞行线路阻碍较多、难度较大,即使经验最丰富的老飞行员也是望而生畏;同时,平原较少,可供飞机起飞和落地滑行的跑道极少,多为险要地带,例如尼泊尔东北部卢卡拉镇的机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机场的跑道就铺设在悬崖边。
另外,尼泊尔的气候条件恶劣,基本只有两季,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雨量极少,温差极大;每年的4月至9月为雨季,雨量丰沛,经常泛滥成灾。天气条件变化无常,跑道又多处于山区地区,飞机起飞和降落难度增加,不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
而尼泊尔科学技术落后,对于客机飞行中的气象监控不能随时与飞机保持沟通,气象监控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的气象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处理。
距离本次空难最近的一次,在年的5月尼泊尔便发生一起空难事故,一架载有22人的客机从博克拉飞往木斯塘县佐姆索姆,却在降落前5分钟坠毁山区,机上22人全部遇难。此次事故的原因,外界认为多与尼泊尔本身的山区地形和飞行安全问题有关。
尼泊尔较为贫困,飞机机型老旧、监管力度低或为第二大原因
尼泊尔有世界上最独特的地理环境,境内世界著名高峰就有8座,引得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前往,而这些自然风光多位于地势较为险要的山区,交通不便。而尼泊尔为了发展旅游以及当地人出行的便捷,便引进了很多的小型飞机以供使用。但是由于尼泊尔本身贫穷,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能力有限,引进的机型多为别的国家已经停产不使用的老旧客机,而且机场建设也较为简陋,风险系数高。
据当地媒体报道,年2月16日,尼泊尔一架搭载18人的客机,在位于尼泊尔南部平原和北部山区分界处的阿迦堪奇县坠毁,失事客机为尼泊尔航空公司于年购买,服役时间已超过40年。
同时,尼泊尔乘机监管力度不够严格,乘坐飞机就像乘坐公交车一样简单,安全检查措施并不到位,甚至于不需要实名登记,座位号也没有明确的登记。也没有强制要求乘客乘坐飞机时关闭手机,很多乘客在乘坐飞机时并不会关闭手机,就像此次空难事件,后面便流传出来了坠毁前的一名乘客直播的视频。
基于尼泊尔的现实条件,尼泊尔并没有足够的飞行员培训资源,也没有对飞行员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面对如此复杂的地理和天气条件,飞行员缺少风险预测和处置的能力。
种种因素结合起来,尼泊尔空难频发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尼泊尔作为我们的“邻居”,我国每年也有非常多的旅游爱好者赴尼泊尔探险和观光,幸好,本次空难没有我们的同胞,但愿尼泊尔能真的在一次次的死亡数字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航空管理水平,为更多的游客和自己的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