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那些被气候冲击的人

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211/4577572.html

气候变暖是一场全球危机,但人们往往忽略,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并不公平

云南石头城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农业,一系列气候变化深度影响当地粮食产量。

牦牛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香港逐年升高的气温影响着居住在劏房里的居民生活。

虽然居住空间狭小,生活拮据,但琼姐仍然心态乐观面对一切。

一迈进那扇门,摄影师秋笔几乎是瞬间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那是一间违章搭建在楼顶的简陋劏房。不足7平米的空间,站在门口即可一览无遗:左手边是一条窄窄的长桌,上面堆满了各种厨具和生活用品;右手边是冰箱,再往里顶着窗户的是一张上下铺。

这就是房间的全部了。年近80岁的华奶奶和先生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快10年。

正逢香港一年里最热的时节,蒸腾的热浪挤满了整个房间。与其他许多亚热带沿海城市一样,近年来,香港的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高温天气让华奶奶这样蜗居在“鸽子笼“里的人们备受折磨。

秋笔“像螃蟹一样”侧身挪到窗边,窗外竟是结结实实的一堵墙,只隔小臂那么长的距离,她伸出手摸了上去,“那墙特别冰冷、黑黢黢的。”

作为国际公益组织乐施会的签约摄影师,过去两年间,秋笔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被气候变化冲击的人——从繁华热闹的香港到偏远贫穷的尼泊尔山区,从河北太行山畔的王金庄到青海玉树的嘉塘草原,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记录下了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的脆弱与挣扎,也见证了他们在面对大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

“气候不公正”

“当听到华奶奶跟我讲,那扇窗户外是一栋豪宅的外墙,我的第一感觉真的是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关上窗户,秋笔赫然发现,窗面上贴着整面的玻璃贴纸:一整幅美丽的荷花池景。

华奶奶的先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家里逼仄封闭的空间和难以流通的空气常常让他感觉喘不上气。舍不得开太久空调,电扇也没作用,在香港漫长难熬的夏日里,他不得不每天天一亮就出门,在附近的街心花园坐上一整天,等到晚上睡觉时再回家。

华奶奶居住的劏房窗户离隔壁豪宅的外墙仅仅不到五十厘米,伸手可触。

但夜晚同样也不好过。不能通风的窗户、邻里四处乱窜的老鼠、无法调节的旧空调……

夜里闷得睡不着,华奶奶只好把房门敞开一条缝透透气,自己装了个铁链从里面拴一下,也算是防盗锁了。

为了住在这里,两位老人每月要付多港币的租金,而这已经是他们所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房子了。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香港约有10.8万间像这样的劏房,共有超过21万人居住其中。

如果说城市里的人们尚且还有一丝挣扎的余地,在距离香港多公里之外的尼泊尔北部山区,气候变暖早已以更狰狞的面目露出了獠牙。半个世纪以来,珠峰地区气温持续上升,冰川显著消融,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的暴雨洪灾使得山洪泥石流频发,农田损毁、牲畜损失,许多村镇不得不整体搬迁。

在那里,秋笔见到了胡须已现斑白的RamSinghAir。10年前的一次山体滑坡,他在顷刻间失去了包括妻子、儿女在内的5位亲人。曾经温馨的家成为废墟,他将这块地圈了起来,把亲人们安葬在了这里。

站在曾经的家、如今的家族纪念碑前,刚刚还侃侃而谈的RamSinghAir悲伤地凝视着妻子的照片和他们曾使用过的生活用品,深深地陷入了沉默。秋笔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然后,所有人都不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陪他站在那里。

在十年前的一次山体滑坡中,RamSinghAir失去了包括妻儿在内的五位亲人。他把亲人安葬在这片曾经的家园。

作为一位人文摄影师,秋笔时常觉得自己像是个社会工作者。第一次出现在拍摄对象面前,她喜欢先把相机藏在包里,去聊天,去相处,一起做点儿什么,直到走进了他们的故事,再开始拍摄。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