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樟木到圈河一位移民管理女警跨

一个女孩、一位移民管理女警官,

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樟木口岸,

到东北边陲珲春的圈河口岸,

横跨公里,

演绎着她的怎样的国门边关情怀?

她就是吉林圈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许丹,她用十一年戍边岁月坚守两个挚爱的阵地。

年5月,大学毕业23岁的她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边防事业的憧憬,身披戎装,奔赴边关。

一路途经雪山、草甸、湖泊、青稞田、海拔5千多的垭口,历时16个小时的盘山路,来到了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十年如一日的戍边生活,有太多的故事与回忆。

期间,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樟木口岸受到重创……由于地震导致通信设施受损,她与父母数天失联,用卫星电话断断续续地向家人报一声平安后,便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她第一时间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展开救援,与同事一起救助伤员、安置群众、转移物资。

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作用,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逐渐帮助他们调整认知、消除恐惧,克服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这次难忘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也让她深深地感悟到国门边关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坚守岗位的信念也早已融入血液、刻进生命。

年10月,因国家移民管理局“干部调动”政策,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圈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从西藏到吉林,从波曲河到图们江,这段公里的路,她走了十年。

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定,换下橄榄绿,穿上藏青蓝,身边的风景变了样,坚守的阵地也已改变,但初心与信仰却不曾改变。

在西藏的十年,她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休假回家看到两鬓斑白的父母,以及桌子上摆放的各种药瓶,家人突发疾病住院或因病去世,她都不能第一时间赶回家,每每想到这她的心里就会揪心的痛,在忠孝两难的境地中倍受煎熬,在报效祖国和照顾家庭的现实中难以抉择。

春节临近,考虑到她驻藏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也是她回到家乡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于是队里统一决定后,通知她回家好好与家人团聚。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却主动申请留下,坚守在国门一线。当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回家过年时,她说道,节日期间有安保任务,只要有需要我就一定会留下,守好国门也是守好“家门”。

“爸妈!春节快乐!今年又没能陪你们过年……”伴随着阵阵鞭炮的响声,除夕夜刚刚站完岗的许丹拨通了视频电话。

“没事儿,你能在岗位上守好大家,我们这个小家也就放心了!”听着距离自己只有几百公里松原家中父母的话,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十余年的戍边生活,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选择坚守,是她的职责,也更是家人的期盼。带着这份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在节日期间认真站好每一班岗,尽职尽责完成好每一个任务。

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在室外短短几分钟便会感到浓重的寒意,但许丹从除夕到正月初六,连续7天坚守在岗位上,共站岗执勤28小时,参与巡逻13次,路程有10余公里。

“我也想回家陪爸妈过年,但我觉得,回到家乡就已经是回家了,这第一个年,我要在岗位上度过,这样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她站立在岗哨前,眼神充满了自豪。

片片雪花,在空中飘扬飞舞,落在了她的肩头上,落在了中朝号界碑上。此时此刻,眼前是异国的山水,脚下是祖国的领土,广袤江山装在心中,节日也因坚守分外动人,虽然小家没有团圆,但却收获了万千家庭的幸福与安宁。雨雪风霜,冬去春来,跨越公里的坚守,唯愿国门平安,山河无恙。

记者手记:

身为移民管理警察,肩上的责任事关万家灯火,脚下的站位连着万里山河,节日的坚守分外动人。许丹从中尼53号界碑到中朝号界碑,跨越山河岁月,信仰依旧熠熠生辉。她就像一朵坚强的“格桑花”,带着雪域独有的顽强与坚韧,继续扎根在国门边关,绽放光彩。

迅速反应,及时更新

获取你身边的资讯

来源丨崔晓璐孙广生东亚经贸新闻记者周东魁

编辑丨露娜

审核丨李壮姜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