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医者韩永台一位骨科专家的低调与不凡
医院骨病科主任韩永台。医大三院/供图
长城网讯(记者张欣)农历春节临近,医院骨病科主任办公室里依然人头攒动。门外,几拨排队等候的病人和家属不时朝内观望。他们的目光瞄向同一个人——医院骨病科主任韩永台教授。
“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快过年了,人还稍微少一些。”耐心等待完几拨病人的问诊,我们的采访才得以开始。
挺拔干练,神采奕奕,年过五旬的韩永台看上去很显年轻。面对笔者的问题,他以温和的语气娓娓道来,由内到外透着一种学者气质。
“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大夫”
“他是个非常儒雅的人,平时很低调。”说起韩永台,和他同一科室的医生护士有着共同的评价。
在网上,我们很难搜索到太多关于这位主任医师的信息。但在诊室里,他的人气却堪比当红明星——找他看病的人,常常把办公室内外挤得水泄不通;他所在的骨病科的临时加床,已经在楼道两侧排满。
“一台手术只用20分钟”“做完手术,一两天就能回家”“手术全程几乎不用输血”“医院治不好的病,韩大夫能治好”——病人之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他没有什么固定下班的时间,到了晚上七八点,办公室外还排着队”“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精力还特别充沛”“他一天可以做20多台手术”——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超人。
而这一切,都要从韩永台走上从医之路的那刻说起。
年,年仅15岁的韩永台进入河北医学院学习,是众人眼中“神童”般的存在。
“那时候还是一个少年,对于未来的选择比较迷茫。”韩永台说。年大学毕业,他差点儿走上仕途,最终选择了医生职业,更多地是受到了家庭影响。“爷爷和父亲都说,还是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吧。”
从医近四十年,这句朴实的话语依然在韩永台内心深处沉吟。他直言,在医生这个职业中得到的幸福感、获得感,应该要比从政更大一些。每当看到病人从病痛中康复,欣慰之感都会从他的内心由衷而生。“作为医生,有时会比家属还要高兴。”
几十年来,韩永台一贯保持低调,但来找他的病人却越来越多。北至漠河,南到海口,西到宁夏,全国各地的骨病患者慕名而至,很多依靠的是口口相传。“这样的病人,大概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狮子的心,女人的手”
良好的口碑背后,是韩永台高超的医术。“要有‘狮子的心,女人的手’”,常年站在手术台前,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特点。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韩永台的拿手项目。年,他亲手操刀例手术,其中例是髋关节置换。
“我们创新了微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特殊的保留股骨颈(CFP)假体。”韩永台介绍道,其特点是切口小、手术速度快、出血量少,而且外旋肌群损伤较小,术后脱位风险低。
从切皮开始,到完成手术,全程只需20分钟,几乎无需输血。再辅之以合理的手术快速康复计划,患者术后当日即可下地,次日即可恢复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短柄和微创、快速康复是现代关节置换的里程碑。”韩永台说,他们在手术中使用的是特殊的保留股骨颈假体假体。这种假体符合现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最新理念,翻开了人工髋关节置换历史上的又一篇章。
“CFP假体适用于各种情况的髋关节置换,具有稳定性强、生存期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韩永台说,截至年11月,他的团队完成该关节例,超过了德国最好最大的关节置换中心EndoKlinik。
“就这项手术而言,我们可以说做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韩永台不无自豪地说,曾有美国医生目睹了他的手术,无论是技术精度还是患者的恢复速度,都让对方震惊不已。
“我们从来不节省任何一项手术步骤。”韩永台透露,手术速度快的秘诀,在于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对关节的更好理解。而更快的手术与康复、更少的输血量,不仅能减少人痛苦,还能大大降低治疗费用。
韩永台服务病患。医大三院/供图
传奇故事鲜为人知
回顾四十年从医之路,韩永台经历过很多颇具传奇色彩,又少为外界所知的故事。
年,中国政府为尼泊尔援建了B.P.医院,并向尼泊尔派出首批援外医疗队——韩永台,就是其中一员。
“刚到那里时,要吃没吃,要住没住。”韩永台回忆道。彼时的尼泊尔经济十分落后,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
而令人惊讶的是,韩永台不仅迅速适应了当地生活,半年之后,他甚至已经能用当地语言和病人沟通病情。
在驻尼泊尔的25个月里,他平均每天接诊30多例病人,共为多名尼泊尔人进行诊疗,并向当地医生传道授业。“直到今天,一些尼泊尔医生还经常来和我交流。”
年,圆满完成援外任务的韩永台回到河北医大三院,一年之后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也是在这一年,一位特殊的病人找到了他——前国家女子体操队主力队员、“体操灵鹿”董方霄。
彼时,正处于运动巅峰期董方霄突遭严重伤病,医院未能好转,面临着失去行动能力的巨大风险。
最终,这位河北籍体操名将辗转来到河北医大三院,请韩永台为她治疗。
“作为体操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导致了她严重的股骨头坏死。”韩永台说。当时,他和院长一起为董方霄进行了髓芯减压、植入肌瓣骨块、松质骨的手术,取得成功,术后的恢复效果也很理想,“康复之后,几乎看不出来她曾受过那么严重的伤病。”
早年移民海外的董方霄现在不常回国,“但每次回来,她都会过来看看我。”回忆起这位特殊病人,韩永台脸上透着欣慰。
精医术,“治未病”
一线工作的辛劳,并没有放缓韩永台科研创新的脚步。
如今,他带领着一支11人的医疗团队,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新科学研究,收获颇多成果。去年,这支团队还荣膺“强生中国髋关节研究最佳执行奖”。
“韩主任做手术做的非常精细,而且不保守。在手术中,他会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都讲透,对于年轻医生的指导意义很大。”在河北医大三院骨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永台团队骨干成员吴涛看来,韩永台的悉心指导,是这支团队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韩主任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那本英文原版的《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只要一有空,他就会看。”吴涛说。“他经常提醒我们,工作再忙,每天也至少要看半小时书。”
在韩永台看来,医学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科,但越在其中钻研,便越能激发兴趣。而在眼下,他的科研项目更多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们主要在针对‘翻修’病人越来越多的情况做一些工作。”韩永台说。
很多骨科病人在一次手术之后效果不理想,只能选择重新手术——这种情况,被称为“翻修”。“这在国内国外医疗界,都是一个公认的难点。”
韩永台透露,经过一系列深入研究,他的团队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定进展,相关专利的申请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瞩目。今年,韩永台已经受到英国、美国方面邀请,将在5月和8月分赴两国进行讲授、培训。
“‘上医治未病’,医术再高,不如没病。”在韩永台看来,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而这需要更多的宣传引导,以提升大众对于骨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
“让更多的人认识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韩永台说,这是他的从医理念。他希望,走上手术台的患者越来越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