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连书同文都没有完成,拿什么成为世
印度连“书同文”都没有完成,拿什么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拥有与中国相当的人口,与西方的关系更好,有英国留下的工业基础,为何最终成为“世界工厂”的是中国,而不是印度?
原因很复杂,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劣势非常多。
印度人口素质不高。首先就是印度的人口素质低于中国,中国经过扫盲和普及义务教育之后,目前成年人口的识字率已经达到97%,而印度目前只有74%,也就是印度有2.7亿文盲,占全球文盲总数的40%。
▲中国、印度-年成年人识字率对比,中国一直高于印度。
中国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0.9年,印度是6.5年。
中国人口营养不良率低于%,而印度却高达16.%,也就是2.亿人,这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自然成不了优质劳动力。
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印度北穷南富,而人口却集中在北部。印度人口最集中的恒河流域深居内陆,非常贫穷。
北方邦人口接近2.4亿,旁边的比哈尔邦还有1.24亿人,南边的中央邦人口接近万,贾坎德邦人口接近万,这4个邦都是印度贫困落后的地区,人口之和占印度总人口的7%。
按印度的国家贫困线来算,北方邦贫困人口万,比哈尔邦万,中央邦万,贾坎德邦万,贫困人口之和占印度总贫困人口的52%。
而印度较富裕的邦多位于南部,比如果阿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施特拉邦。
也就是印度北部内陆贫穷,人口却多,南部沿海邦较为富裕,人口却少于北部。这样就会造成大量人口无法转化成工业劳动力。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既是人口密集地区,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可以充分就业。
那么,北印度的穷人为何不去南印度打工呢?因为印度的地域割裂非常严重,甚至还没有实现“书同文”,北印度的人去了南印度,连语言都不通。
印度南北割裂。“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地区名词,年之后才成为国家名词,印度这片土地从古至今从未真正统一过。
就拿语言来说,印度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接近种,是语言,不是方言,如果算上方言,那就有上万种了。其中使用人数上百万的语言就有0种,使用人数上万的语言多达种。
印度第一大语言是印地语,使用人数约5.亿人,占印度总人口的40%,主要分布在北印度的印地族聚集区。第二大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约2亿,其中万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万人作为第三语言。
使用人数超过万的语言还有孟加拉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古吉拉特语、乌尔都语、埃纳德语。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邦可以规定自己的邦官方语言。
印度的国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印度中南部、东北部各邦以及西北的旁遮普邦都没有将印地语作为邦官方语言。印度的沿海邦,基本都没将印地语作为官方语言,比如泰米尔纳德邦是泰米尔语,安得拉邦是泰卢固语,西孟加拉邦是孟加拉语。
也就是说,印度没有“普通话”。
北印度人和南印度人碰面,通常用英语交流,如果不会英语,那就无法交流了。这样极大的限制了人口流动。
我国天南地北都通行汉语和汉字,黑龙江漠河的人和海南三沙的人可以用普通话无障碍交流,哪怕两地相隔公里。而印度中央邦的人跑到泰米尔纳德邦,估计就听不懂当地的语言了,哪怕两地只相隔公里。甚至有些印度人无法听懂隔壁邦的语言。
而且伴随着语言割裂的,是国家认同上的割裂。
北印度人和南印度人互相不认为对方是同胞,还有以黄种人为主的东北印度,与印度其他地区更是格格不入。
▲印度东北曼尼普尔人,是黄种人。
很多南印度人认为印巴冲突是北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在前几年印度反H的时候,很多印度东北部的人被当成H人给打了。甚至还有邻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而真刀真枪地打起来,去年阿萨姆邦和米佐拉姆邦因为边境纠纷而爆发武装冲突,两邦警察持机枪对打,造成80多人死伤。
一个国家里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居然打起仗来,还动用了重武器,这也太魔幻了吧!
印度就是一个被强行拼凑起来的松散联邦,按网上的话说,印度是散装的。
南印度沿海的邦通过便捷的海运,招商引资建立一些工业,赚了点钱,比如孟买、班加罗尔和金奈这大工业城市都在南印度,北印度恒河流域的的内陆邦则穷得叮当响。
连“书同文”都没有完成,一盘散沙的印度,拿什么成为世界工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154.html